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精胺酸(L-arginine)是一種胺基酸,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。
精胺酸可以在體內自行合成,也是個條件性必需胺基酸,在某些特殊情況下,如懷孕、嬰兒期、重病和創傷時,精胺酸必須額外補充(如食物、補充品),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。
精胺酸是體內合成一氧化氮(NO)的重要前驅物,一氧化氮是身體中重要的訊息傳遞分子,參與了血流調節、神經傳遞和免疫調節等相關功能。
精胺酸還可以調節T細胞的生長與代謝,在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當身體缺乏精胺酸時,可能會干擾細胞與器官的生理功能,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。
精胺酸存在於豐富的蛋白質食物中,包括肉類、家禽、乳製品、堅果、豆製品和魚類。
研究顯示,每日從飲食中可以攝取到4到6克的精胺酸,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動物性製品。
除了飲食,精胺酸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中,可做成膠囊、粉劑、液體等等多種形式。
本篇文章會帶你更加認識精胺酸的功能以及適合補充的族群。
誰需要補充精胺酸?
素食者
高血壓患者
重大手術或創傷(例:燒燙傷、車禍...)
提升夜晚戰鬥力
精胺酸作用與好處
運動表現
一些研究發現,透過補充精胺酸增加體內一氧化氮,提升運動表現,改善肌肉的血流量和供氧量。
根據2017年一項運動研究顯示,每天服用2克精胺酸持續45天,顯著提升了男性足球運動員的運動表現。
然而,目前相關研究有限,因此這方面還需進一步的研究。
調節血壓
補充精胺酸對於調節血壓有益。
根據2016年的一篇回顧型研究顯示,補充精胺酸顯著降低了高血壓成年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,分別降低了5.4毫米汞柱(mmHg)和3.1毫米汞柱(mmHg)。
說明精胺酸作為一氧化氮(NO)的前驅物,在調節血壓方面的重要性。
調節血糖
精胺酸可以通過改善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,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調節有幫助。
精胺酸是合成一氧化氮的前驅物,而一氧化氮可以增強胰島素的分泌,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糖。
傷口修復
當身體因感染和創傷受到嚴重傷害時,身體對精胺酸的需求會大幅增加。
需要通過額外補充以支持生理機能。
臨床上經常使用精胺酸來預防重症創傷的併發症。
勃起功能障礙
精胺酸被視為男性健康補給品的原因在於,陰莖動脈內皮細胞能夠將精胺酸轉化為一氧化氮(NO),這種化合物可以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舒張和放鬆,進而增加血流量並促進陰莖勃起。
每天口服2.5至5克L-精胺酸似乎能夠改善患有勃起功能障礙(ED)的性功能。
不過,這些研究結果仍需更多實驗來進一步佐證其有效性。
女生可以補充精胺酸嗎?
精胺酸不僅對男性有益,對女性也一樣重要。
精胺酸是人體的必需胺基酸,對女性健康也有多方面的好處。
女性補充精胺酸有助於改善血液流動,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和促進血液循環。
除了對心血管和運動表現有益以外,精胺酸有助於幫助女性度過更年期。研究顯示,女性攝取精胺酸對於產前和產後的補養都有助益,特別是對計劃懷孕的女性更有益處。
精胺酸要吃多少才夠呢?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制定胺基酸需求建議,精胺酸每日攝取量117毫克/公斤體重。無論男性或女性,體重在50至70公斤之間的人每日需攝取約5000至8000毫克精胺酸。
若因飲食習慣不良而導致營養失衡,應適時補充適量精胺酸,以達到建議的攝取量。
在一般臨床研究中,2500毫克到5000毫克通常被認為是有感的劑量。
吃精胺酸需要注意什麼?精胺酸副作用
精胺酸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安全且不會引起嚴重副作用的。
然而,如果每天攝取超過9克的精胺酸,可能會出現腹脹、腹痛、噁心和腹瀉等不適症狀。
儘管精胺酸通常有良好耐受性,但某些人群應避免使用。
患有氣喘、肝硬化、腎臟病、低血壓的族群需特別小心,使用精胺酸相關保健食品前應諮詢專業醫生建議。
資料來源:
Mirmiran, P., Khalili Moghadam, S., Bahadoran, Z., Ghasemi, A., & Azizi, F. (2017). Dietary L-arginine intakes and the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: A 6-year follow-up in Tehran lipid and glucose study. Preventive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, 22(4), 263–270.
McRae, M. P. (2016).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l-arginine: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-analyses. Journal of Chiropractic Medicine, 15(3), 184-189.
Rhim, H. C., Kim, M. S., Park, Y.-J., Choi, W. S., Park, H. K., Kim, H. G., Kim, A., & Paick, S. H. (2019). The potential role of arginine supplements on erectile dysfunction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, 16(2), 223-234.
Hu, S., Han, M., Rezaei, A., Li, D., Wu, G., & Ma, X. (2017). L-arginine modulates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obesity and diabetes. Current Protein & Peptide Science, 18(6), 599-608.
Taylor, P. M. (2001). Absorbing competition for carnitine. Journal of Physiology, 532(Pt 2), 283.
本文作者:乙禾生醫 營養師顧問UNA